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合肥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新浪 作者:学思不至 2013-05-14 13:33:42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①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5、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①学习他们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②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6、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答: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7、“4.20”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8、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震灾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团结才有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抗击震灾过程中,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的统筹安排、联动协作,充分显示了集体的力量,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所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应该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学会帮助他人,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勇于奉献。在抗击地震灾害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从军人到百姓,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它既表现为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融会和渗透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只有不断为塔恩、集体、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自身价值才能实现。战斗在震灾第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正是在无私的奉献和创造中,展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9、2013年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
历史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1)民族精神因与艰难困苦作斗争得到弘扬和升华。忧患兴国,多难兴邦。恰是那种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那种与艰难险阻、各种灾害的顽强抗争,才锤炼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锤炼出许多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的精神丰碑,你能说出具体的表现吗?
(2)有人说抗震救灾,谱写了民族的新篇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这一系列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伟大精神,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升华。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柱
(2)赞同。因为民族精神在抗击地震灾害中砥砺升华。①这场自然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全民族的抗震救灾斗争同时也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熔炉和平台。在抗灾斗争的实践中,全民族坚忍不拔、百炼成钢,经受了严峻考验和全面检验。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严重地震灾害,在这次洗礼中民族精神放射出了愈加灿烂夺目的光华。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我们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朝气蓬勃,仍然是战胜任何灾害风险的强大力量。②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地震中的暖流——以人为本的精神。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考察灾情,指挥战斗,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领导抗灾救灾的生动实践可以看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抗击雪灾斗争中熠熠生辉。③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灾难中的热血——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奉献的党员干部、部队官兵身上,从奋力拼搏的一线职工、奋力攻关的科技工作者身上,从临危不惧、抗击灾害的人民群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的强大凝聚力。④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的热情——和谐友爱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和谐共处、相濡以沫的伟大精神。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患难与共,演出了一幕幕地震无情人有情的活剧。我们的军队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又一次弘扬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英勇顽强,全力以赴,清路除障,解民所难,坚持奋战在抢救生命、灾后防疫、恢复重建的第一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场不期而遇的罕见震灾,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友爱精神。 ⑤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流中的人心——为国分忧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以国为家的伟大精神。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他们承受着灾害的损伤,又担当着抗灾救灾的主力军,表现出高度的觉悟、可贵的精神和无穷的力量。 广大人民群众由衷坚信,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战胜灾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激励人民群众抗灾救灾、争取胜利的伟大旗帜。 ⑥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无序中的有序——科学理性的精神。在这场抗震救灾新的斗争中,党和政府充分利用以往的经验,并根据这次前所未有灾害的新情况新特点,发挥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新机制新优势,将这次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编辑推荐:
| 合肥初中生家长群(仅限合肥本地初中生家长加入) |
184422028 |
| 2013合肥中考家长群(仅限2013合肥中考生家长加入) |
197135982 |
| 温馨提示:入群请注明孩子学校和年级 |
| 2018年合肥指标到校分数线汇总 | ||||
| 一六八中 | 合肥二中 | 合肥三中 | 合肥五中 | 合肥七中 |
| 合肥九中 | 合肥十中 | 合肥十一中 | 合工大附中 | 庐阳高中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