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合肥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2-13 14:10:06
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的比例很大,但在每次考试中,同学的失分率却不小。有没有一些策略让考生尽可能多的在阅读上得分呢?下面从题型预测、答题策略、考场失误点三方面做一些分析,希望对2017年参加中考的同学有帮助。
备考指南
1、记叙文阅读
题型·误区>>
概括题:考生往往在答谓语部分的时候出现失误,比如学生概括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会答作“爸爸为儿子买橘子”,这样的概括就不能准确抓住人物的行为。本文感人之处主要在爬月台,因此应概括为“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努力地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
含义题:有的考生混淆了“含义”和“作用”的意思,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所以只要看清楚题,就不会答错。
赏析题:失误主要表现在由分析语言引申到分析情感这一环节,考生往往把握不好。其实对于情感的分析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文末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是这一得分点很好的提示。
人物形象分析题: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避免在一个点上使用近义词,否则会降低得分率,比如“勤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答题,变成“勤劳、疼爱子女、本分善良”。有的考生忽略了“简要分析”’,不列举相关细节,只举出性格和品质,造成丢分。
2、说明文阅读
题型·误区>>
题目和开头的作用:主要失误在答题角度单一,忽视了其他得分点(详见后文例题)。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失误是说明方法写不对,写不全。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是很灵活,如果遇到复杂的题型就得不到分数。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词所起到的作用是答题关键,而且分析时必须结合上下文里具体的内容。而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一步,用程式化的句子答题,造成丢分。
是否符合原文表述的选择题:考生容易因没有细心看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3、议论文阅读
题型·误区>>
找出论点: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这一点有些考生没有很好地把握;还有的考生把分论点错误地当做了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不止一种,有的考生思维单一,造成漏答失分。
分析论证过程:有考生不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在答题句式上就不对。还有些考生没有细心看原文,匆忙作答,丢掉了论证的某一步骤。
联系实际题:很多考生撇开原文的观点,另外立论造成失分;还有的考生在联系实际的时候不具体,因空洞而丢分。
典型题分析
1、记叙文阅读
①概括题
记叙文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概括题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记叙文阅读中概括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概括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情节,另一类是概括整个故事的情节。
第一类如2013广东考题《猫人》第18题: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第二类如2013湖北咸宁考题《考生》第8题: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夺分策略:概括题应该用主谓句式来答题。即“什么人,做了什么”。在答谓语部分,即“做了什么”的时候,应认真斟酌词语,特别是动词,力求准确概括人物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复杂的概括题需要加入“原因”和“结果”。
②含义题
在理解能力的考查上,对词语和句子含义的考查是中考重点题型。
词语含义题。如2013年重庆市B卷考题《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第15题: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8年合肥指标到校分数线汇总 | ||||
一六八中 | 合肥二中 | 合肥三中 | 合肥五中 | 合肥七中 |
合肥九中 | 合肥十中 | 合肥十一中 | 合工大附中 | 庐阳高中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