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合肥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想去云南 2014-06-03 16:39:15
3.在人际交往中遭遇的问题:
------做法:写下体现正确合理且符合题意的做法即可。
------理由:关于交往中的优良品质、正确方法的有关核心句子,或这种做法体现了××××品德。
4.面对不良诱惑或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
------做法:劝阻、拒绝、制止、反映情况、举报。
------理由:①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做人应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②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或这一不良诱惑的危害)。
5.面对资源、环境问题:
-----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理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五、分析说明题、问答题、实践探究题
第一步,审材料。了解材料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弄清问题的限定条件及指向,把握答题的范围、所运用的知识,最终达到把材料和问题结合起来弄清问题的中心要求的目的。
第三步,答题。围绕问题要求,结合课本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角度分析。
1.说明、反映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先回答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2.启示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3.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
①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②为什么――原因+意义;③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按分值而定)
4.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以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5.举例或举措
基本思路:两者侧重点略有不同。
(1)列举实例:应具体、有效、符合实际;忌空洞、泛泛而谈。
(2)谈举措:侧重于国家、政府、社会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措施做法。
6.评析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某某进行简要评析”。解答对策是:先进行正与误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依据。最后青少年表态怎么做。
7.打算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应怎么办(怎样做)”或“你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应对某问题”。(从青少年“怎么做”的角度答题,答题要紧扣主题)
8.建议类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某问题请提出几点建议”或“对某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办”等。解答对策是:在阅读材料发现问题后,找出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该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应注意建议的角度(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环保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切忌空谈(一般从国家、社会、政府“怎么做”的角度)。
五、图表类试题
题型特点
图表式分析说明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请你谈谈出现表格所反映现象、问题的原因。(3)为解决问题提建议。或根据材料设定其它问题。
解题技巧
表格式分析说明题对同学们的“提取有效信息”“审题、读题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设问回答得好坏往往取决于审题、读题的准确。要按照带着问题读材料的思路进行。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读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
1.全面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图表题的设问一般由2-3个小问组成。我们要养成先通读设问的好习惯,从总体上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答案错位。
2.具体分析设问要求。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等,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及本质问题。答案一定要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述。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间有何联系。一般来说事物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①原因和结果的关系;②一分为二的关系;③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④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①②两种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样办。要根据题目要求,特别要从所给材料或图表提供的信息角度进行分析,切忌漫天撒网。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课本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
1.读图表的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特别要注意内容的内在联系,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审读图表类分析说明题的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了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用来说明两者的差距。所有的图表题都有对比,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观点。图表材料中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要准确理解。如:1978年以来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某些特定年份所隐含的知识对正确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编辑推荐:
【查看原帖并参与讨论:2014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考场解题技巧】
| 2018年合肥指标到校分数线汇总 | ||||
| 一六八中 | 合肥二中 | 合肥三中 | 合肥五中 | 合肥七中 |
| 合肥九中 | 合肥十中 | 合肥十一中 | 合工大附中 | 庐阳高中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