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合肥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新浪 作者:学思不至 2013-05-14 13:11:37
二、相关问题
1、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派出海监船、渔政船去南海、钓鱼岛维权,向世界展示了什么?
答、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意志坚定,决心不可动摇;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担;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3、我国不少城市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也出现了扰乱秩序、甚至打砸烧的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威游行是热爱祖国、表达爱国情感的表现。自觉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的公民义务;扰乱社会公共的秩序的行为、甚至打砸烧是违法行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否则就可能违法;游行示威要依法进行,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4、《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的发布对你有何启示?
答:①《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的发布说明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历史法理依据,日本窃取钓鱼岛始末以及美日对钓鱼岛私相授受的非法无效。②维护国家的安全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也是我们每位公民的责任。③我们应坚决反对日本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④我们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5、材料一:2012年8月15日,为回应日本右翼分子登岛行动,值日本法西斯分子投降67周年之际,来自香港的保钓人士乘坐“启丰2号”船只前往钓鱼岛宣誓主权。在接近钓鱼岛时,被日方野蛮撞击和水炮扫射,保钓船船头、方向盘被撞损。16时36分,香港保钓船采取冲滩的方式冲上钓鱼岛主岛,方晓松、曾健成、伍锡尧、卢松昌、古思尧、陈裕南、王化民等7名保钓人士成功登岛并插上中国国旗。
材料二:2012年9月11日,日本罔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悍然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这一举动激起了全球华人的新一轮反日示威抗议活动。据美国中文网9月26日报道,继9月16日纽约华人在日本驻纽约领事馆门前进行保钓游行后,当地时间9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纽约华人再次聚集,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门前进行示威游行。华人们高举各式标语,强烈宣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考考你的眼光】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香港保钓勇士的行为?
答:①材料一中香港保钓勇士的行为是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行为(或者是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负责任行为、或者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行为)。②他们的行为,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我们收复钓鱼岛。③我们要积极学习、宣传勇士们的事迹,坚决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说说你的思想】有同学说,我们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保钓是国家和大人们的事情。你的看法呢?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作为中学生,受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③自觉维护国家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学生肩负着者民族复兴的重任,捍卫钓鱼岛主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④所以,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大力宣传国家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3)【测测你的智慧】我国目前面临着局部的领土、领海争端的挑战,你有什么高招可以使我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4分)
答: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③加强国防建设,威慑侵略者,防患于未然。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的责任意识。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
| 2018年合肥指标到校分数线汇总 | ||||
| 一六八中 | 合肥二中 | 合肥三中 | 合肥五中 | 合肥七中 |
| 合肥九中 | 合肥十中 | 合肥十一中 | 合工大附中 | 庐阳高中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